退休後,才知早該做的事
退休唔係一日之間發生嘅事,而係一段需要長時間籌備嘅人生轉變。不過,喺香港呢個節奏急促、生活成本高昂嘅城市,好多人直到真係踏入退休階段,先發現自己早就應該做好嘅準備,已經來唔切補救。有啲錯過咗嘅機會,唔止係錢咁簡單,仲可能係自由、尊嚴甚至家庭關係。
有啲長者話,佢哋最大嘅遺憾,就係以為供樓供完、子女長大成人,自己就自然可以安心退休。但現實係,如果冇一個清晰而實際嘅財務計劃,退休生活往往會變得拮据同失控。就算有強積金,都可能遠遠唔夠應付長壽帶嚟嘅醫療同生活開支,特別係未考慮通脹影響之前。
唔少人會喺工作最繁忙嘅時候,選擇逃避或者延遲做退休規劃,覺得「到時先算」。但其實,愈早開始儲蓄同投資,財務壓力會愈細。你可以利用複利增長,令你嘅資產穩定擴大;你亦可以喺較少風險下建立一個安全嘅收入來源。而唔係等到五十幾歲先急住補救,結果只係更加焦慮。
亦有人忽略咗醫療同長期護理開支。香港醫療系統雖然優質,但公營服務輪候時間長,而私營費用又貴得驚人。冇買保險、冇準備現金流應對突發事件,等於將風險推到將來嘅自己身上。等到身體真係出現問題,就發現自己無從選擇,結果甚至要依靠子女,打亂佢哋嘅生活。
情感方面都唔可以忽略。有啲退休人士坦白話,佢哋當初將所有時間都投放喺工作,疏忽咗人際關係,結果退休之後覺得非常孤單。冇咗每日上班嘅節奏、同事嘅社交圈,生活一下子變得空洞。佢哋會話,早啲培養興趣、建立朋友圈,會令退休生活更加有意義。
仲有就係生活方式嘅調整。如果你習慣咗高消費,但退休收入冇以前咁穩定,而你又唔想大幅改變生活質素,就要更早開始資產配置,例如購買收息資產、投資物業或者設計一個可持續嘅現金流方案。唔係話退休後要活得清貧,而係要知道點樣將資源最有智慧咁使用。
講到底,退休唔係一個句號,而係一段新生活嘅開始。每一個已退休嘅人都會有一啲「如果早啲知就好」嘅反思。你未必可以避免所有遺憾,但可以從佢哋嘅經驗中,及早行動,寫一個屬於你自己、無悔嘅退休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