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4月11日
精明飲食:通脹下的香港搵食攻略
本地生活
香港生活節奏急促,連搵食都講求效率,但喺呢幾年,物價幾乎係以火箭速度上升,特別係食物同日常開支。市民每日返工放工,三餐外賣成為常態,然而細心計過,每個月單係飲食開支已經佔咗人工唔少。作為一個財務顧問,我經常都會同客人傾:點解理財唔一定係「慳到盡」,但一定要「用得其所」。
雖然大家都知街市平過超市,不過唔少人會話:「冇時間煮!」。但其實香港好多社區都有街坊小店,午市或黃昏時段賣嘅熟食,價錢比快餐平一截,而且食材新鮮,選擇多元。特別係深水埗、土瓜灣、牛頭角等地,仍然保留緊「半熟食市場」形式,啱晒趕時間但又唔想豪嘅人。
而且,我成日鼓勵大家試下「分區消費」:即係唔一定所有嘢都喺屋企樓下或者返工地點附近買。週末行遠少少,去啲冇咁旺區既街市或者農墟,不但可以接觸到本地農產品,價錢亦有驚喜。長遠睇,幾蚊幾蚊咁慳落,真係有成效。
近年多咗啲App可以比較唔同超市嘅貨價,雖然未必樣樣商品都有資料,但大概睇下邊度平,都幫到你做精明消費者。仲有唔少人忽略咗會員積分、電子支付優惠,其實結帳時用啱付款方法,都可以有回贈或者折扣。呢啲「無痛慳錢法」,好值得平時留意。
唔好少睇信用卡,佢唔止係借錢工具,善用佢既優惠可以幫你節省食肆開支。唔少信用卡定期都會有飲食回贈、限時折扣,尤其係中價至高價餐廳。識揀卡同掌握推廣時機,等你偶爾食好啲都唔洗心痛。
好多朋友同我講:「慳錢就係唔出街食啦」,但我成日話,飲食開支唔係應該Cut晒,而係要「食得抵、食得值」。學識比較、識得選擇,先可以真真正正控制財務而唔係犧牲生活質素。你搵錢咁辛苦,點可以每日都食唔開心?
理財其實就係一種生活智慧,唔需要艱深理論,反而係日日細微選擇嘅累積。如果你都想喺香港呢個高消費城市生活得自在啲,就要由「搵食」開始,練習用財務角度思考每一個決定。